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
   由华南师大管林、钟贤培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①,自1991年问世以来,学术界多有好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到了该书在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突破,认为“组合型”体例的创造是这部近代文学史的最大特色。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四编”使该书呈现出开放性和完整性,能够满足不同读者对中国近代文学立体性认识的需求。而《史记》“互见法”的借鉴、使用,时常从不同角度论述同一流派,同一作家的不同特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体现了体例上的独创性,又顾及对作家、流派的整体性把握。其次,对该书研究方法新的探寻及学术观点时有新意等优长,研究者们也大都有公允的评述。具体如,该书加强了对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体性把握和宏观描述;对以往的“文学史”因种种原因忽略、遗漏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予以客观、精当的评价;重视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②。

    综各家所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部体例上独具特色,观点上时见新意,融学术性与工具性于一身的优秀文科教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近代文学研究者的一致认同。但是,“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至今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编著起步则更晚,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仍有很多。因此,在充分肯定《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这一本独具特色的优秀教材的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部备受好评的著作以苛求的眼光来做更进一步的认识、评价,以期渐臻完美。

    早在1932年,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自序》中曾对编修文学史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文学史,足以指示读者们以中国文学的整个发展的过程和整个的真实的面目。”③换言之,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撰,也必须足以揭橥中国近代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和整个的真实面目。我们认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在纵向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文学的演变过程.描述其演变轨迹,探究其演变的原因、规律诸方面,的的确确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不但是编著者的指导原则,而且也成了该著贯串始末的两条红线。著者由此深入到文学的时代历史联系。文学自身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较准确地揭示出近代文学发展的规律。但在横向展示近代文学各个时期的发展面目上,由于体例本身的限制,这种展示有其不足之处。

    具体而言,“文体编”在分论近代各体文学的变化发展时,侧重于纵向描述各式文体的变迁。虽然其中也有近代作家作品的重点剖析,“作家传”、“大事记”部分于此又有所补充,但对近代文学不同时期的发展,读者仍难有一个同步的全景式的印象。

    其次,文学发展的渐变性决定了近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之间不可能有明确的界标。作为一部论述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专著,重点自然应该放在近代文学,但能否如某些论者(赵慎修先生)所建议的那样,在“综论编”中增设一章“古代文学的没落”,集中论述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的衔接。同时,考虑到近代后期、现代初期,近代文学的一些非主流的社团、流派仍在部分区域有所活动,如同光体的绵延不断的存在,鸳鸯蝴蝶派文学的一定程度上的“繁荣”,现有的几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于此极少关注。“近代文学”能否有一个延伸式的断结?

   再次,反殖、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学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主流,但主流以外的分流作家、作品.事实上在特定的区域、阶段内,影响、声势反大于主流作家、作品。对于这种貌似“反常”的文学现象,编写文学史时不应当予以简单的忽视或仅作表层的解析,而应从文化、时代、区域性读者群的构成等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考察,真正发掘出其内含的、本质性的根源。

    由此又引发到“文学史”的另一层任务:客观、准确地估定文学的时代价值、历史价值。作家的价值大小、作品的成就高低,并不简单地取决于作家是否属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思潮,也不取决于他与文学主流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文学的兴趣中心如果与社会心理保持同步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广泛的影响。而艺术品味、艺术手段的高低巧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社会淘汰和历史筛选之中。作为近代文学支流的同光体诗歌,虽然不再被粗暴地垢病为反动内容与复古形式的代称,但对这一诗派何以延续不断、声势广大,如果没有一个使人信服的解释,恐怕也是不完善的。又如鸳鸯蝴蝶派,在承认其部分作品有“反帝爱国和抨击社会现实的积极的主题”的同时,对于这一派小说何以能畅行不衰,如果能从中国近代的畸型社会心态、读者群的独特构成、艺术手法上对古典传奇及世情小说的自觉继承等方面深入考察,并由此反观世态人情小说特有的质地,可能会有助于更加真实、深刻地再现中国近代文学的本来面貌。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略评

由华南师大管林、钟贤培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①,自1991年问世以来,学术界多有好评。研究者们首先注意到了该书在文学史编撰体例上的突破,认为“组合型”体例的创造是这部近代文学史的最大特色。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的“四编”使该书呈现出开
  • 上一篇: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 下一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二十世纪文学
  • 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伦
    当代文化的众声喧哗1.浪漫伦理与
    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被阉割的历史探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现代乡愁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中国文
    重建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精神和饮食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
    中国社会结构的定型化
    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权的重塑
    从西方文学作品看当代中国大众文
    当代西方人文学科的范式转换及中
    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形
    邓小平与李政道的互动交流对当代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近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新体例的成就与不足——《中国
    用GDP评价新中国头30年建设成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成就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20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SPider自动索引,如有侵权请联系QQ:2486851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