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论文   
失了色的“美国梦”
  【摘 要】独一无二的“美国梦”给美国文学提供了最新颖、最激动人心的题材。各个时期的美国作品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了这个永恒的主题,但不同的是基调已经改变:从最初的希望乐观到后来的怀疑忧虑到最后的幻灭批判。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失去了它瑰丽的色彩,成了“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
  【关键词】“美国梦” 幻灭 作家作品
  
  第一批欧洲移民者满怀着对自由、幸福的憧憬漂洋过海来到了这块新大陆;之后源源不断的移民者怀揣着发财的狂热愿望向西部挺进,开拓着这块新大陆。所以从一开始,美利坚这块土地就被人们寄予了无数的希望和梦想。无主的丰富资源和恶劣的广阔环境使家庭背景、社会地位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因此在这里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成为了人们遵循的法则;每一个勤劳勇敢的人都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甚至创造一个时代。“美国梦”应运而生。富兰克林本人就是这种梦想的现身说法,而他那 总结 自己奋斗历程的《自传》堪称是美国梦的宣言书。但是随着社会的定型、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两极分化的加剧,笼罩美国梦在头上的瑰丽光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敏锐的作家们察觉到了这一现象,于是关于梦幻破灭的主题开始出现在不同形式的美国作品当中,为世界文学掘出了一道新的风景。
  作为美国文学第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马克·吐温用“镀金时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梦虚幻的本质。19世纪70年代,一个充满欺骗和投机的时代却被一些御用文人极力描绘成了一个“黄金时代”,鼓吹只要懂得生财之道,每一个穷光蛋都有“无限的机会”变成百万富翁。结果人们沉醉于发财致富的美梦而不务正业,侥幸心理、堕落的道德、假公济私的勾当把整个美国搞得乌烟瘴气。吐温对于这些揪心的现象 自然 是不能缄默的。于是他以概括的手法,运用讽刺特长,奉献出了这部“照妖镜式”的作品,深刻地给广大读者指出,美国人民所处的并不是什么黄金时代,而是一个镀金时代。
  如果说是马克·吐温在此领域发出了第一个强烈的声音,拉开了“美国梦”幻灭的序幕的话,那么另一个伟大的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深层次地批判了美国梦的虚妄。二十世纪的美国资本主义已经 发展 到了垄断阶段,出于一个作家的敏感,此时的德莱塞有一重大发现,即美国社会已经演变为一个“有围墙的世界”,垄断集团已经成为同中世纪的贵族一样门禁森严的特权阶级,根本不容外人插足。于是作家用《美国的悲剧》一书揭示了与大肆宣扬的美国梦相反的主题,即“在金元帝国里幸福不过是幻想”。
  小说的主人公克莱特开始和读者见面的时候,还是只是个敏感的少年。走上社会后,他逐步发现有钱就是一种特权,有钱便可以尽情享受。刚开始,这种思想还不算太危险,还不至于会让他堕落为杀人罪犯,因为这只是一个物质男孩对一个物质社会的本能反应。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却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性格,引他彻底地走向罪恶的深渊。
  第一件是在豪华的但维逊旅馆当茶房。富丽堂皇的但维逊旅馆实际上是五光十色的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豪华的陈设和富商巨贾们吃喝玩乐、挥金如土的生活使克莱特“目瞪口呆,羡慕不已”;这里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高谈阔论,损人利己的处世 哲学 ,尔虞我诈的生财之道,使他大开眼界,“受益非浅”。总之,这里的现实生活给他上了第一堂人生大课,使他受到金钱万能的“高等” 教育 。不仅极大刺激了他的虚荣心和发财致富的欲望,而且促进了他的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人生观的迅速形成。
  第二件是投靠他伯父。在他伯父家里,克莱特切身感受到了贫富悬殊。和他自己的家庭相比,一边是拥有喷泉和水池的豪宅,另一边则是家徒四壁的贫民窟。他的伯父认为“社会上应该有一些高贵的阶层,好叫低一点的阶层所仰慕”;他的堂兄对他更是冷若冰霜,不值一顾,所以他痛切地感到自己所处地位的卑下。他心里经常念叨着:“没有钱,没有地位,不能称心如意地享受人生。”贫困像可怕的魔鬼拨弄着他的每一根敏感的神经,使他感到痛苦不已,使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一切得靠有钱才行”。这种金钱的欲望不断膨胀,以致支配了他的全部感情,使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得到了再进一步的发展。当桑特拉代表着财产、地位、享受以及他所梦寐以求的一切出现在他的面前时,洛蓓达便成了他通往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的障碍,于是对此时的克莱特来说,清除这个障碍就成为一种必然。   作者用克莱特的死论证了在一个“有围墙的世界”里,穷小子对“美国梦”的追求只是一种徒劳,甚至会是一种自我毁灭。正如小说中所述“贫富间的界限分得清清楚楚,就像用刀子划过似的”,穷人想越过这条分界线,真比登天还难!正因为如此,纵然克莱特还有些才能;纵然克莱特野心勃勃,且心狠手辣,但终归没能进入“围墙”,却跌落到电椅里。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

失了色的“美国梦”

【摘 要】独一无二的“美国梦”给美国文学提供了最新颖、最激动人心的题材。各个时期的美国作品都毫无例外地涉及到了这个永恒的主题,但不同的是基调已经改变:从最初的希望乐观到后来的怀疑忧虑到最后的幻灭批判。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梦”失去
  • 上一篇:浅谈巴尔扎克对“拉斯蒂涅”人物形象的塑造
  • 下一篇:论艾米莉·勃朗特诗歌的主题
  • 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
    构建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改
    论英美文学课在英语师范生教育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圣经》原
    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
    莎翁名著《奥赛罗》中的人物形象
    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巴黎圣母院》谈雨果对人性的
    论《拍卖第49批》中的确定性与
    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狂
    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
    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
    试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
    利用英美文学选读促进英语语言学
    浅析简·奥斯丁在小说《
    论“兔子五部曲”中“兔子”的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美国文学中幻灭的美国梦
    美国文学中的旅行与美国梦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解析
    《美国往事》:美国梦的AB面
    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
    论“兔子五部曲”中“兔子”的
    失了色的“美国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20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SPider自动索引,如有侵权请联系QQ:2486851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