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关于中国人的“流氓性”以及明代流氓阶层膨胀的社会原因的几点看

近些年来,随着明代 社会 史 研究 的蓬勃 发展 ,一些社会病态现象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流氓 问题 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明代流氓的构造成份、活动方式和社会 影响 ,王春瑜、陈宝良等学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了细致描述(王春瑜,1991;陈宝良,1993:153-247),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这一社会阶层的了解和认识。《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和第5期刊载了王毅先生的长篇论文《明代流氓文化的恶性膨胀与专制政体的关系及其对国民心理的影响――通过明代后期世态小说的 内容 对社会史的考察》(下称“王文”),该文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为明代流氓史增添一些文学性的事例,而是试图探究“ 中国 流氓文化”的发展根源以及此种文化对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的深刻影响。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且颇有趣味的,但作者对问题的某些解说却使笔者感到有些疑惑,特提出来加以简略讨论,以就教于王毅先生和学界同仁。

关于流氓文化与中国国民性问题

首先就“流氓”的概念问题谈一点看法。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样的人算是“流氓”,恐怕是见仁见智,难衷一是。陈宝良曾对“流氓”的定义问题进行分疏,认为“流氓”有广狭二义,广义上的“流氓”泛指“无业游民”,狭义上的“流氓”则专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可见,“流氓”的队伍虽然成份庞杂,大体上还是有其可以辨识的共同特征的。土匪、游丐、习拳舞棒者、帮会人员、纨裤子弟、帮闲之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虽大多带有流氓气,但与正牌流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陈宝良,1993:2、32-37);至于将政坛上的背信弃义、心狠手辣、蝇营狗苟一类的人物称为“ 政治 流氓”,将无行文人称为“文痞”,甚至将“奸商”也视同流氓等等,则更是对“流氓”概念的扩展和延伸。笔者认为,在对流氓问题进行专门性的学术讨论时,最好不要把“流氓”的范围推衍得过于宽广,否则就会出现“泛流氓化”的倾向。王文将官场上的贪赃枉法、谄事上司以及商业交易中的欺诈一概都视之为流氓行为,概念使用就略显泛化。

当然,王文将“流氓”概念加以泛化,并非是对词语的滥用,而是有意识的,目的是凸显和强调流氓因素在中国社会文化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王文认为,“流氓文化在国民性格中的植根,是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明清社会)遗留给以后的国人最主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给中国后来命运带来的惨痛和‘走出中世纪’进程的阻力之大,也许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可见,王文是将“流氓文化”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加以研究的,它试图告诉人们,“流氓性”早已弥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深深地植根于国民心理之中,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中国之所以在 现代 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罪于中国人的这种“病态国民性”。王文的这种研究 方法 和结论,令人颇有似曾相识之感。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国民性”(或曰“文化精神”、“国民心理”等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或是为了寻找中国落后的病根,或是为了探求民族复兴的契机,纷纷给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把脉定性,所得结论五花八门。一位学者在阅读了一本汇集了有关中国国民性的各种观点的资料集(沙莲香主编,1989)后,不免感慨系之:“中国人居然既被说成‘诚实’的,又被说成‘说谎’的,既被说成‘中庸’的,又被说成‘极端’的,既被说成‘智慧’的,又被说成‘愚昧’的,既被说成‘知足’的,又被说成‘贪婪’的,既被说成‘平和’的,又被说成‘残虐’的,既被说成‘省俭撙节’的,又被说成‘好色逸乐’的,既被说成‘富有商才’的,又被说成‘非功利主义’的……”(刘东,1997:119)这些议论基本上都是有感而发的情绪宣泄,普遍存在着攻其一点(或颂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问题,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对中国国民性的概括也会大相径庭。

必须说明,笔者发出上述议论,并非认为不应该研究“国民性”,而是希望这类研究能够建立在更加坚实的资料基础和更加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上,否则所得结论便不过是一种感情发露。笔者从王文中所得印象便是如此。王文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中国国民心理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流氓性”,而造成流氓文化蔓延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则是中国的极端专制主义政体。的确,中国存在着不断趋于强化的君主专制政体,社会上也始终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流氓,但这两种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是否一定存在着因果关系或高度的正相关性,还需要从事实和 理论 的层面加以证实和 分析 。王文引用了一些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如舍勒认为“就整个人类而言,将‘狡诈’、‘机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惧,最为压抑的民族”;赖希认为专制政体会造成“权威主义性格”,即底层人物的心理具有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的侧面,一面是对政治权威的畏惧,由此导致对自我个性的强烈抑制,另一面是对专制权威的渴望,希望通过获得和加盟于专制权威而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显然,王文若想用这些理论印证自己的看法,还需要若干环节的逻辑推论。比如,“权威主义性格”是否等同于“流氓心理”,或者一定会造成“流氓心理”?“专制体制”下的传统中国人是否真得比“民主体制”下的西方人更“狡诈”、“机智”、“工于心计”?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

关于中国人的“流氓性”以及明代流氓阶层膨胀的社会原因的几点看

近些年来,随着明代 社会 史 研究 的蓬勃 发展 ,一些社会病态现象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流氓 问题 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明代流氓的构造成份、活动方式和社会 影响 ,王春瑜、陈宝良等学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了细致描述(王春瑜,1991;陈宝良,1993:153-247)
  • 上一篇: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建所初期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 下一篇:中国文化传入巴西及遗存述略
  • 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
    略述清儒关于周代天子宗庙礼制的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文化建设问题
    中心与边缘的位移
    五莲县地税局以文化建设助推地税
    浅析宗教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区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初探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
    法治文化是社会必需品
    从尼采的“翻译就是征服”看民族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
    中国人和美国人语言交际中的面子
    浅析古希腊雕塑中的“真实的完美
    抓好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建设社会
    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以云南稻作
    从比较中探寻中国中古社会赋税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
    论中国古代家猪的驯养
    周代饮馔技艺述论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烟火略谈
    “汉文化圈”的交流
    二十世纪中国饮食史研究概述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20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SPider自动索引,如有侵权请联系QQ:2486851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