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论文   
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和特征以及融资困境的原因,从 农村 金融 制度必须适应农户需求这一视角,提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融资需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实现农业 发展 、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离不开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信贷资金是很重要的方面。但近年来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就成为关注的热点。有什么样的金融需求,就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制度安排与之相适应,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必须源于农村金融的内在需求。
  
  一、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与特征
  
  (一)农户融资需求现状。农户融资需求可从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的用途、需求金额大小等方面予以揭示。农村金融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户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不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 经济 研究部的调查表明,2001~2004年获得借款的农户占有借贷需求农户数的51.5%。2007年农村有6成的农户有借款需求,但真正借到款的农户大约是一半,其中47.4%来自非正规渠道。2006年调查农户中49%有借款需求,需求满足率为75%,但其中来自民间借贷的高达70%。另外,不同层次的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不同。传统农户的信贷需求能及时得到满足,信用好的简单多种经营农户(同时进行小型种植、养殖经营的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高,大型规模化种植(养殖)专业户信贷资金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农户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因此,融资需求必然包括生产性融资和消费性融资两个方面。农户的生活性借款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40.9%,而生产性借款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54.6%。汇丰——清华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组调查结果是生产性贷款占需要农户贷款的45%。李晓明、何宗干基于安徽省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表明,农户借贷大部分用于非生产性用途。关于需求的金额大小,不同时期和针对不同样本地区的调查,农户借款以小额为主,5 000元以下单笔借款占所有借款的67.3%,而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仅占14.6%。表明随着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及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农户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农户借贷需求的满足渠道:一是以银行和信用社为主的正规渠道,二是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规渠道。目前民间借贷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渠道。但民间借贷范围有限、金额较小,根本无法保障实现“三农”目标所需的资金投入。
  (二)农户融资需求特征。一是分散。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户居住的特点,农户融资需求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集中;二是金额小。与工商信贷和城市居民的消费信贷相比,农户信贷的单笔金额明显较小;三是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和人力资本不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程度和金额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四是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基于亲情纽带或长期观察交往所形成的认识。因此,农户资信能力的获得更多地基于地缘和人缘关系,信息具有高度人格化特点;五是家庭资产的变现能力不足。农户所拥有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牲畜以及农机具,这些资产很难变现和流转,由此导致信贷需求缺乏有效的第二保障;六是生产性借贷和消费性借贷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区分。农户的借贷需求中,消费性借贷需求占很大比重,甚至以消费性借贷需求为主。生产性借贷所产生的现金流有可能用于家庭消费,生产性借贷和消费性借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区分。
  
  二、农户融资困境的原因
  
  首先,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对于在地域上分散而居的农户和网点相对有限的金融机构而言,完成一笔交易要付出很多的搜寻成本、谈判签约成本以及合约执行成本,为保证合约的履行也要付出很多的事后监督成本。单笔金额小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导致单笔交易成本高。过高的交易成本必然限制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的积极性。其次,风险管理问题。由于农户信贷需求的信息特征,金融机构很难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家庭资产的不易变现也降低金融机构通过抵押担保补偿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性,加之农业生产的 自然 属性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农户贷款面临较高的违约率。最后,效益难以保证的问题。目前面向农户的银行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都是商业性机构,有内在的盈利追求。由于成本高,风险难以有效防控,其盈利难以保证,必然制约信贷投入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
  • 上一篇:浅谈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
  • 下一篇:没有了
  • 证券市场特殊目标监管的重要性
    寿险“等级比例”佣金支付制度探
    论战略投资者参与银行治理和利益
    浅谈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
    改进公司治理的新基点:基于创新
    浅议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与规
    宏观经济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境外期货保
    证券市场低效率的根源:制度缺陷
    最后通牒博弈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
    论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理论
    论养老保险稽核工作中的问题
    对江苏省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反
    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业绩的实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会计论
    金融危机下再谈中小企业融资难
    关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和间接融
    关于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与中小
    基于农贷视角的农村金融服务体
    南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浅谈轨道交通的PPP融资模式
    基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农业小
    金融资产的短期价格与风险溢价
    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