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论文   
论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

【摘要】文章以公司可转换债券为研究对象,对其融资动机、经济后果及我国资本市场特定环境下选择运用该融资工具的公司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具有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特点,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理性成份还须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行为动机与经济后果 行为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可转换债券(nvertible bnds)是发达国家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为充分吸引投资者以满足公司融资需要而应用金融工程技术创造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它在债券特点基础上具有多重期权性:通过可转换条款,嵌入债转股的选择权,使债券持有者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将其债券转换成一定数量公司普通股票,因而可视为以转换价格为执行价格的债券持有者看涨期权;通过赎回条款,使发行公司可以在某一时期内和特定时间后提前赎回未到期转券,为其避免转券持有期内可能发生的转换受阻风险、利率下调风险和偿付风险提供了机会,这可视为以赎回价格为执行价格的发行公司看涨期权;通过回售条款,给予可转换债券持有者在公司股票价格不能满足期预期时回售给发行公司的权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及时回避公司股票前景不好风险的机会,这可视为以回售价格为执行价格的债券持有者看跌期权。
  在我国,目前可转换债券作为公司融资的又一重要渠道,其巨大成长潜力倍受人们的关注。据统计,自2000年2月25日和3月17日机场、鞍钢两只规范化的可转债分别上市发行以来,2002年有5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债,总的发行额为41.5亿元;2003年有16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债,总的发行额为185.5亿元;2004年有12家上市公司发行了可转债,总的发行额为209.03亿元,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由于让路股权分置改革,暂时停止了可转债发行。但2006年下半年则又有6家发行了可转债(不包含分离交易可转债),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的很快。然而,相对于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广阔运用前景,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许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如公司为什么发行可转换债券,以可转换债券融资具有什么经济后果,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具有什么特点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动机
  
  从现有文献来看,早在1955年pilher即对公司以可转债为融资手段的发行动机进行了研究。此后,jensen和eking(1976)、green(1984)从发行后的风险转移角度进行了分析;hffeister(1977)对70年代公司可转债的发行动机进行了重新评估;brennan和shartz(1988)从风险估计角度对可转债发行动机的实质及最优转换策略进行了分析;stein(1992)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对管理者可转债发行动机与使用可转债融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billingsley和sith(1996)则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可转债的发行动机进行了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他们以美国1987年至1993年间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243家公司为对象,就其公司财务主管对本公司最近发行的可转换债券问题的回答进行调查(得到88个可使用的答卷,其中有36份反馈答卷包括至少一项数据缺省,但其余所有各项在统计中均是有用的)。此外,ayers(1998)从融资与真实投资期权的配比角度,指出公司发行具有可赎回权的可转债目的在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过度投资;leis raig(2003)提出了一套评价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简明框架,说明通过不同的成本组合设计可以降低负债-权益联合融资成本,股价对不同设计有着相应的反应。
  综合各项研究证据可知,基于可转换债券特点的融资时机选择和融资成本降低,是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两个重要动机。
  1、融资时机选择动机
  行为公司财务理论认为,公司管理层是理性的,而股票市场却往往由于不够理性而给公司价值错误定价,由此对公司投融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使公司面临融资机会之窗(pprtuities ind)或存在最佳融资时机(tiing,2001)。不少研究表明,依据公司管理层对市场环境理性判断,许多公司在股票发行时机选择上取得了成功。graha和harvey(2001)对300多家美国公司管理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企业财务主管认为“股票市场对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是融资行为的重要考虑因素”。这种融资时机选择在转券发行问题上同样存在,并且主要有选择公司价格高估时发行和选择公司价格低估时发行两种不同情况。

  • 上一篇:刍议中国证券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主体
  • 下一篇:对执行中止与债权凭证的再思考
  • 浅谈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企业债“信用价差之谜”的最新研
    谈当前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的问题及
    试析股市散户投资的“十大误区”
    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危害
    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问题的研究与
    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信任
    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风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商业银行贷
    论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方法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
    论人事风险的防范问题
    试析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激励对策
    可转换债券发展问题及对期权价
    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浅析证券私募发行
    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未
    试析ST公司高管更换的原因分析
    证券公司建立IT治理机制的探
    浅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外部
    试论股票期权激励与国有企业公
    浅论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
    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对流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