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论文|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科论文|工科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格式论文
就爱论文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论文   
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示

摘要:本文在考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英国、美国、日本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及农村人口非农化模式的基础上,从农民非农化与工业化的非同步性、农民非农化内生机制的差异性以及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差异性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性与特殊性。并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合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方针与对策思路。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农民工;国际经验
  一、农民市民化的国际模式描述
  我们主要考察较为典型的以英国为代表的强制性非农化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迁移的非农化转移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qut;跳跃式转移&qut;和&qut;农村非农化转移&qut;相结合的非农化模式。
  (一)英国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农民市民化过程
  英国城乡关系的转变速度明显超越了同时期的其它欧洲国家。11世纪至15世纪是其城乡关系演变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城乡联系松散,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但是农民存在兼业行为。至14世纪初,伦敦的羊毛出口已占全国总额的三分之一,进口酒类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15世纪,首都伦敦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乡关系演变中期阶段是指15世纪至18世纪,期间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加深了城乡之间的联系,这些来到城市的乡村移民就像一条纽带,把城市的工商业组织与乡村的新兴工业联系在了一起。城乡关系演变的后期阶段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一直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
  它不仅促进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进入成熟的高度工业化阶段,城乡关系的紧密程度进一步加大[1].
  英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最早开始于11-12世纪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次农村人口向城市持续转移的浪潮。这一时期迁移的对象主要是穷人,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距离也比较长。在15-17世纪,英国又出现了第二次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浪潮。
  这一时期迁移的对象主要是商人、工匠和青年女性,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前途和获得丰富的生活资料,迁移的距离较短。但是,英国劳动力流动最稳定、规模最大的时期是从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的。因为此前的两阶段虽然劳动力转移规模比较大,但到工业革命前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而这正是圈地运动的直接结果。所以,从转移的模式来看,英国农村人口非农化主要是选择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以暴力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转移模式。英国城镇非农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也是通过暴力的方式从本国农村强制性转移出去的[2].当然,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因而,殖民地国家也就成为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入地之一,所以,英国非农化的进程在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得益于出口市场的规模和效率。
  (二)美国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农民市民化过程
  美国农村人口的非农化是走了一条以自由迁移为主的与英国截然不同的道路。1870年之前,美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3/4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社会是美国社会的主要特征。1870年以后,英国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成果随着移民浪潮大量转移到美国,使美国开始了以电力、钢铁等先导产业为主的工业革命,把工业建立在很高的起点上,并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工业化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城市劳动力的稀缺,进一步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从而形成了&qut;棘轮效应&qut;,使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3].同时,工业化推动了近代交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推动了大城市的崛起。
  此外,工业化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城镇化提供了足够的食物,而且使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城镇化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未完...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文档

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示

摘要:本文在考察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英国、美国、日本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及农村人口非农化模式的基础上,从农民非农化与工业化的非同步性、农民非农化内生机制的差异性以及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差异性等三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紧迫性与特殊性。并通过对
  • 上一篇:农民权益保护的立法思考(1)
  • 下一篇:我国各地区工业竞争力CIP指数的几个问题
  • 高速公路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营销教学中案例甄选与案例教学技
    准确把握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中国乳品业的行业分析
    试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品牌授权与轿车产业销售市场的结
    基于大学生个性消费的品牌个性塑
    规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行为的对策
    信息不对称与旅行社产品市场
    品牌个性与品牌资产关系模型的构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
    服务营销审计初探
    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探析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营销与人本管理
    R试论新产品定价的策略与步骤
    四川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的现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我国农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结构升
    中国农业需要政府做什么
    基于农产品需求供给的一个模型
    社会分工、农业市场化与农民增
    探寻农民增收之路
    路径选择: 突破“马歇尔两难
    农民的经济学
    论农民及农业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20 © 就爱论文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SPider自动索引,如有侵权请联系QQ:2486851删除